寻史问迹 红色宝山
寻史问迹 红色宝山
长江书店遗址
  • 旧      址:宝山路宝昌路口
  • 现      址:宝山路宝昌路口
  • 形成时间:1927.3.27

宝山路宝昌路口,1927年3至4月,是长江书店所在地。原建筑在1932年一•二八事变中,被日本侵略者炸毁。现为临街商铺。

 

上海书店的继承者

上海书店建立于1923年11月1日,是继人民出版社之后,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的第二个出版发行机构。1926年2月被军阀孙传芳查封。上海书店被迫转为地下,在上海宝山路找到新店址,以宝山书店的名义,继续发行革命书刊。

同年9月,因革命形势高涨,中共中央将上海书店的存书全部运往武汉,准备在汉口开设长江书店,于是宝山书店停业。瞿秋白、毛泽民选定在汉口后城马路(今中山大道)设立长江书店,由苏新甫负责具体业务工作。11月,汉口长江书店正式开业。这一天,武汉的主要报刊都刊登了长江书店开业的广告和书目预告。广告语用特别显眼的字体明示:本书店“继承上海书店营业”。

开业3天,从广州、上海运到的书刊很快销售一空。为迅速解决长江书店的书源问题,毛泽民还积极提高长江书店自身的印刷能力,创办了长江印刷厂,大量重印新青年社、上海书店的出版物,同时也自行出版新书。在众多图书中,彭湃的《海丰农民运动》、毛泽东的《湖南农民革命》由汉口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,公开发行。瞿秋白为《湖南农民苹命》亲自撰写序言:“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”。

当时出版的《向导》《中国青年》《前敌》等革命刊物均由汉口长江书店总发行。1927年7月15日,汪精卫在汉口发动反革命政变。7月20日,汉口长江书店被反动当局查封。汉口长江书店从开业至结束约一年的时间,出版新书和重印书共47种,经销的书刊有数百种。8月4日,汉口长江书店在《汉口民国日报》刊登“停业启事”,实为转入地下,约于1927年底停业。

 

设立上海长江书店

1927年2月,北伐军占领杭州、嘉兴一带,直逼南京、上海。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,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恢复一批公开的出版发行机构,设立上海长江书店,地址设在原来的宝山书店,并在《民国日报》(1927年3月27日)等报刊载,《<向导><新青年><中国青年>上海总发行所启事》:“本社历年言论和奋斗精神,久为革命的民众所深知……现因革命军已到上海,本社为应革命的民众的需要起见,特先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宝昌路口设临时发行所,准予本月27日开始交易。至正式铺面尚在修理,一俟竣工,正式开张。”3月31日的民国日报上登载《上海长江书店启事》:“本店现受《向导》社、《新青年》社、《中国青年》社委托为上海总发行所,经售一切关于革命书报。现设总店于本阜(埠)闸北宝山路宝昌路口,分店则设于本阜(埠)南市西门中华路(即共和新影戏院隔壁)。”4月1日,《民国日报》上刊载了《上海长江书店启事》和几十种书目大幅广告,宣布该店于4月10日正式营业,这样的广告连载多天,声势浩大,影响深广。

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,上海长江书店被国民党当局查封。随后,中国共产党曾用无产阶级书店的名义出书。1929年又建立华兴书局,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传播。

撰稿人:范建英

 

资料链接

华兴书局:创于1929年,创办人不详。前身为上海书店,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出版发行机构,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华兴书局继续出版发行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。1929年,著名的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》以华兴书局名义出版。1930年,出版华岗重新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并附有英译文,《宣言》最后一句由“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啊!”改译为“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!”该书深受读者欢迎,曾不断重印。该局出版物仅在1931年被国民党当局明文查禁的就有30余种,该局坚持出版革命读物,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该书局于1932年结束运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