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华印刷所(崇文堂印务局)遗址
宝昌路临山路口附近(原香山路香兴里一处居民住宅),1925年6月至10月,是国华印刷所(崇文堂印务局)所在地。原建筑在1932年一•二八事变中,被日本侵略者炸毁。现为建筑工地。
宣传革命思想至关重要
1925年5月30日,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,爆发了五卅运动。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,致使革命刊物和进步刊物倍受青睐。为广泛深入地传播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,中国共产党急需建立自己的印刷机构。
1925年11月,中共中央指派毛泽民出任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,负责领导上海印刷机构筹建工作。毛泽民到任后,立即办理了国华印刷所的工商注册,为防不测并应付周围环境,另挂“崇文堂印务局”招牌对外营业,国华印刷所作为崇文堂印务局的印刷机构,直属中共中央宣传部。崇文堂印务局由上海书店毛泽民、徐白民、徐梅坤三人领导,委派倪忧天和陈豪千为正副负责人。
建立党的第一家印刷机构
1925年6月初,“国华印刷所”和“崇文堂印务局”同时挂牌成立,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印刷机构。印刷所的工作房设在居室内。崇文堂印务局在国华印刷所内放置一张办公桌,处理日常业务,并单独建立账册。对外开具发票及收取账款,全由崇文堂办理。1925年9月某一天,交通员在送党内文件校样至中共中央组织部途中遭遇巡捕搜身,在慌忙中将校样丢弃,便回所报告情况。倪忧天、陈豪千估计印刷所有被查抄的危险,决定停止工作,并销毁印刷模板和印张等物品,以防万一。停工至10月,由毛齐华主持拆卸全部设备,印刷所转移至别处。国华印刷所和崇文堂印务局自创办到停办,只有短短的5个月,但先后承印了五卅运动宣传品、上海总工会的小册子、马列主义书籍、各式传单、公告和党内刊物等,其中有《向导》《向导丛书》《中国青年》《平民课本》《新社会观》《青年平民读本》。这些革命刊物和进步刊物有力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。共产党人利用各种宣传渠道,在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,以先进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主张唤醒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。
撰稿人:蒋明宝